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堤防巡堤查险的基本要求、巡查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境内的堤防工程巡堤查险工作。
Title:Inspection Standard for Levee Patrol during Flood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MC 003-2025《堤防巡堤查险标准》中,相较于2018版,一个显著的差异在于“巡查频次与重点部位识别”的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堤防安全运行的精细化管理,也反映了近年来在防汛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将以“巡查频次与重点部位识别”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新标准的核心变化及其实际应用方法。
首先,新标准明确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巡查频次的具体要求。例如,在低水位(小于警戒水位)时,巡查频率可适当降低,而在高水位(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或暴雨期间,巡查频次需提升至每日至少两次,甚至实行24小时轮班制。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提高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确保关键时段的安全监控。
其次,新标准对“重点部位识别”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往,巡查人员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哪些区域可能存在隐患,而新标准则提供了明确的识别依据,如:堤身裂缝、渗漏点、管涌、滑坡迹象、护坡损坏、涵闸周边等。这些部位被列为“重点巡查对象”,并要求建立台账,记录每次巡查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巡查人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新标准中的规定。例如,在暴雨天气下,巡查人员应优先检查堤顶、堤脚、背水坡等易发生渗漏或塌陷的区域,并加强夜间巡查力度。同时,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监测等,辅助传统人工巡查,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巡查记录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所有巡查结果应及时录入系统,便于后续分析和预警。对于发现的问题,应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处理,重大隐患需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综上所述,TNMC 003-2025在巡查频次与重点部位识别方面的调整,是对原有标准的优化和完善。它不仅提升了堤防巡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也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指引。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变化,以切实保障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