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假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假植前准备、假植过程及管理措施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假植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ato Detoxified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Graf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53-2023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假植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的,该标准于202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假植”这一术语的具体含义:是指将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后,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次性移植过程。这一环节对于提高马铃薯种苗的成活率至关重要。
环境条件
标准要求假植环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且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到75%范围内。这样的环境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并促进幼苗健康成长。
假植基质与容器选择
推荐使用珍珠岩、蛭石或其混合物作为假植基质,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同时,建议采用直径为7cm至9cm的小型塑料育苗钵作为假植容器,以确保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检查组培苗是否健康无损,准备适量的消毒过的假植基质。
2. 移植操作:轻轻取出组培苗,去除多余的培养基,然后将其植入预先湿润好的假植基质中,确保苗茎埋入基质约1/3深度。
3. 后期管理:移植完成后立即浇透定根水,并放置于设定好的环境中进行养护。
注意事项
- 在整个假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 定期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温湿度及光照强度。
- 当幼苗长出新叶时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但要避免中午强光直射。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可以显著提升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假植的成功率,为后续的大田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