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槐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国槐播种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Hawthorn Seedling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203-2023国槐播种育苗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国槐播种育苗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部分,标准要求种子应当在每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进行采集。此时的种子成熟度最佳,有利于提高发芽率。采集后的种子需要经过筛选和晾晒处理,确保种子质量。同时,标准还强调了种子的保存环境,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并定期检查种子的含水量,防止霉变。
其次,在整地作床环节,标准指出土地要深耕细作,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土壤需保持疏松、平整,以便种子顺利萌发。作床时要保证床面宽度适中,一般为1米左右,便于后期管理操作。此外,还需施足基肥,以满足幼苗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
再者,关于播种技术,标准推荐采用条播的方式,行距控制在20到3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以种子直径的两倍为宜,过浅容易导致水分不足影响出苗,过深则会延长出苗时间。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并压实,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最后,对于苗期管理,标准提出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后,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灌溉频率。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苗圃,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以上是《DB6101T 203-2023国槐播种育苗技术规范》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国槐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