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鹤麦601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鹤麦601的小麦栽培与生产活动。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emai 60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118-2023《鹤麦601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鹤麦601小麦品种的种植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种子处理
标准要求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和处理。精选时应去除杂质和病粒,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种子处理方面,建议使用种衣剂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包衣剂量通常为种子重量的1%-2%,具体比例需根据产品说明调整。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应选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15℃时进行。一般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最佳。播种深度控制在3cm-5cm之间,每亩播种量约为10kg-12kg。行距设置为20cm-25cm,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植株生长。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在于查苗补缺,确保全苗。当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可适当追施氮肥促进分蘖。拔节期需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防治蚜虫等害虫。抽穗扬花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抗倒伏能力。
收获与储存
当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2.5%以下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避免霉变。储存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并定期检查粮情,防止虫害发生。
这些条款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为鹤麦601的优质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遵循标准操作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