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肉牛场生物安全防控的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人员管理、引种检疫、疫病监测与防控、废弃物处理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规模肉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safety Control in Large-scale Cattle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规模肉牛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DB4114/T 218-2023)是一项专门针对肉牛养殖场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肉牛健康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场址选择与布局
条文: 牛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及主要交通干线至少500米以上,并位于居民点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侧。
解读: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牛场以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可以有效隔绝来自外部的病原体侵袭,同时保护周围居民不受养殖活动可能带来的污染影响。
引种管理
条文: 所有引入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并持有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新引进的牛只需隔离观察至少30天,期间不得与其他群体接触。
解读: 引进健康无病的牛只是维持整个牛群健康的基础。通过严格的检疫程序和隔离期设置,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疾病携带者,避免其成为传染源,从而保护现有牛群的安全。
日常卫生消毒
条文: 定期对圈舍内外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粪便污物应及时清理并集中处理。
解读: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定期彻底地清扫和消毒不仅能够清除表面可见的污垢,还能杀灭隐藏其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为牛只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饲料与饮水供应
条文: 饲料来源可靠,不得使用霉变饲料;确保饮用水清洁无污染,必要时可采用净化设备。
解读: 不洁或变质的饲料和水可能会导致牛只消化系统紊乱甚至中毒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把控食材质量,保证供给的所有食物都是新鲜安全的。
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
条文: 根据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定期开展抗体水平检测,评估免疫效果。
解读: 主动采取免疫措施是抵御某些特定传染病的有效方式。通过科学规划免疫方案,并结合实际效果评价调整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牛群的整体抵抗力。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概述及其深度解析,全面实施这些要求将有助于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促进规模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