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茜草人工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茜草的人工栽培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Rubia Cordif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60-2023 茜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指导茜草人工种植的技术规范,它对茜草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育苗阶段,规程指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作为育苗地”。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幼苗生长初期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从而提高成活率。同时,“种子处理时需采用温水浸泡4至6小时后再播种”,这样可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加快发芽速度。
其次,在移栽环节,“定植前要深耕土壤,并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茜草根系发达,需要深厚的土层来支撑其生长发育。此外,“株行距控制在30厘米×40厘米左右”有助于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保证了通风透光条件良好。
再者,在田间管理部分强调了“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这对于减少水分蒸发、防止病虫害滋生具有重要意义。“适时追肥也是关键措施之一,一般在生长期分两次追施复合肥,每次每亩用量为20公斤。”这样做可以满足茜草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关于病虫害防治,规程提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具体说明了如何识别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例如,“发现蚜虫危害时可用吡虫啉乳油稀释后喷雾防治”,而针对叶斑病,则建议使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最后,在采收方面,规程明确规定“当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采收,通常在秋季进行。”这是因为此时茜草的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采收后经过加工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药材产品。
综上所述,《DB21/T 3860-2023 茜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从育苗到采收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提高茜草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茜草种植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