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青贮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青贮制作工艺、质量控制及储存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青贮饲料生产的过程。
Title:Corn Stalk Silag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秸秆青贮生产技术规程》(DB4116/T 051-2023)是河南省针对玉米秸秆青贮生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原料选择、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到储存运输等环节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对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田间管理
标准指出,用于青贮的玉米秸秆应选择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获,此时干物质含量适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发酵。同时要求田间管理需做到适时灌溉、合理施肥,确保植株生长健壮,病虫害防治到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青贮产品的品质。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导致营养成分不足或者难以压实,影响发酵效果。
收获与切碎
在收获过程中,标准强调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切割和收集作业,切碎长度控制在2-3厘米之间。这样可以保证物料均匀分布,增加表面积,便于微生物活动。此外,还应注意避开雨天操作,防止水分过多造成腐败变质。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青贮效率,减少损失,为后续工序打下良好基础。
添加剂使用
为了改善青贮品质,标准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量乳酸菌制剂或其他微生物发酵促进剂。这些添加剂能够加速有益菌群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提升青贮饲料的保存期限和营养价值。具体用量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添加剂应用,可以有效延长青贮饲料的保质期,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压实密封
压实是青贮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要求将装填好的青贮窖或袋内空气尽量排出,使物料紧密接触,形成缺氧环境。通常情况下,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逐层压实直至封顶。密封时要选用专用薄膜覆盖,并用重物压紧边缘以防漏气。良好的压实密封不仅能够阻止氧气进入,还能创造适宜的厌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产酸,降低pH值,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贮存与取用
最后,在贮存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设施状况,避免渗水漏气现象发生。当需要取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从上往下逐层剥离,保持取出口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批次信息、处理日期、检测结果等内容,以便追溯查询。
总之,《玉米秸秆青贮生产技术规程》(DB4116/T 051-2023)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整个生产流程,旨在实现高效环保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