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碳汇遥感评价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指标体系及评价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碳汇资源监测与评估工作,为城市生态管理及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Carbon Sink Remote Sensing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碳汇遥感评价技术规范》(DB4403/T 348-2023)是深圳市为推动城市碳汇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规范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定义部分,该标准明确提出了“城市碳汇”这一概念,即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生物量和土壤中的能力。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其次,在数据获取章节中,标准强调了遥感数据源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分辨率、时效性和覆盖范围等因素,并建议使用多时相影像来捕捉城市植被动态变化信息。同时指出,地面验证点的数量和分布应当合理规划,以保证模型校准的有效性。
再者,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标准提出了一套综合考量碳储量、固碳速率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框架。其中特别提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地系统如公园绿地、防护林带等需采用差异化评估方法,以便更精准地反映其实际贡献。
此外,关于结果表达与应用部分,标准要求最终输出成果不仅包括数值化的碳汇能力评价结果,还应该结合地图可视化展示各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鼓励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城市规划决策之中,比如优化绿地布局设计或者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等。
最后,在实施保障措施上,标准还特别提及建立长期监测机制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更新数据库资源库以及加强跨部门协作等方面内容,从而确保整个评价过程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综上所述,《城市碳汇遥感评价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应用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同时也注重了实际操作中的可执行性和灵活性,对于促进深圳乃至全国范围内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