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行政执法监督数据元的定义、设计原则、命名规则及具体的数据元描述。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级行政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时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Title: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Data Elements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145-2023《行政执法监督数据元规范》是浙江省宁波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元定义与分类
标准在第4章明确了数据元的概念及其分类。数据元是指用于标识、描述或计量某一特定信息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用途,数据元被分为基础类、业务类和技术类三大类。例如,基础类数据元可能包括时间戳、操作员ID等通用信息;业务类数据元则涉及具体的执法行为如处罚决定书编号、违法事实描述等;技术类数据元主要用于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和编码规则。
数据元属性要求
第5章对数据元的属性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数据元都应具备名称、定义、类型、长度、值域等基本属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值域”这一属性对于确保数据一致性至关重要。例如,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处罚种类”的值域应该严格限定为法律规定的几种类型,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不得随意扩展或变更。
数据元表示方法
标准第6章规定了数据元的具体表示方式。数据元可以用文字、数字或者符号来表达,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编码规则。比如,日期时间字段通常采用YYYY-MM-DD HH:MM:SS格式;而性别字段可以使用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这样的编码方式。此外,还强调了数据元之间逻辑关系的重要性,确保不同数据元之间的组合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整个行政执法过程的状态。
数据元维护机制
为了保证数据元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标准在第7章建立了完善的维护机制。这包括定期更新数据元列表、及时修正错误信息以及新增必要的数据元等内容。同时要求建立专门的数据元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示例分析
假设某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实施一项关于食品质量检查行动,则依据上述标准可以设计出如下几个关键数据元:
- 检查日期:用于记录实际执行检查工作的具体日期;
- 被检单位名称:指接受检查的企业或个人的名字;
- 检测结果:表明此次检查是否合格;
- 处理意见:如果发现问题,则需填写相应的整改建议或处罚措施。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行政执法监督数据元规范》不仅为各级行政机关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指南,也为构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