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板栗生产过程中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的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板栗的种植、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Title:Chestnut Quality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0T 041-2023《板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是针对板栗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制定的技术性文件。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板栗”、“新鲜板栗”、“干板栗”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新鲜板栗”是指采收后未经任何干燥处理的板栗果实,其水分含量应在45%-55%之间。这一定义有助于区分不同状态下的板栗产品,为后续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依据。
二、【质量要求】
在感官指标部分,规定了板栗的颜色应呈现自然的红褐色或棕褐色,无霉变、虫蛀现象。具体来说,色泽均匀度不低于85%,杂质含量不超过1%,这确保了板栗外观符合消费者预期的同时也保障了食品安全。
三、【检验方法】
对于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烘干法:取样50克,在105℃条件下恒温干燥至恒重,通过计算失重量与原始重量的比例来确定。此方法简单易行且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使用。
四、【分级标准】
根据单粒重量将板栗分为三个等级:一级≥25克/粒;二级20-25克/粒;三级<20克/粒。每个等级还对应不同的外观尺寸要求,如一级板栗直径需大于等于3厘米。这种细致划分有利于满足不同市场定位的需求。
五、【包装标识】
要求所有销售的板栗都必须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储存条件等信息,并且如果添加了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则需要在标签上明确列出。此外,对于出口产品还需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六、【运输与贮藏】
建议采用通风良好、防潮措施完善的运输工具,并保持温度控制在5℃-15℃范围内。长期储存时可选择冷藏库或气调保鲜库,以延长货架寿命并维持最佳品质。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摘录及解析,全面掌握还需仔细研读完整文本。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