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龙果育苗的技术要求、场地选择、基质准备、播种或扦插方法、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火龙果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itaya Cultivation - Part 2: Nurs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4T 021.2-2023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 第2部分:育苗》作为云南省玉溪市的地方标准,为火龙果的优质高效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在“3.1 苗床准备”中规定,“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地”。这一要求旨在避免病虫害交叉感染,同时确保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充足和水分管理得当。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火龙果根系发育和健康生长。
“3.2 种子处理”强调种子需经过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发生。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浸泡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关于“3.3 播种方法”,标准指出每平方米苗床撒播种子量为20克左右,并覆土厚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播种后要保持苗床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温度维持在20℃至30℃范围内。通过合理密植与适当覆盖,能够促进种子快速均匀发芽,形成整齐一致的小苗群体。
此外,“3.4 苗期管理”部分提到,在幼苗长出真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保证每株之间的距离适宜。同时注意定期喷施稀薄液肥补充营养,防治蚜虫等害虫危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强遮荫降温措施,防止强光直射灼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以上内容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框架,对于从事火龙果育苗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苗木质量,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