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杞麓鲤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苗种生产技术要求、放流前准备、放流实施、放流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杞麓湖流域内杞麓鲤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 Lu Carp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4T 019-2023 杞麓鲤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杞麓鲤这种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杞麓鲤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野外放流活动。其中,“杞麓鲤”特指分布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中的鲤科鱼类,其学名为Labeo rohita。
二、人工繁殖技术要求
1. 亲鱼选择:亲鱼应具备健康无病害、体型匀称、年龄在3-5龄之间等条件。雌雄比例建议为1:1至1:1.5。
2. 孵化环境:孵化池需保持清洁,水温控制在20-28℃范围内,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3. 孵化管理:受精卵应在弱光条件下孵化,每日更换部分新水,并定期检查胚胎发育情况。
三、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1. 培育密度:初期培育阶段每平方米水面可投放1000-1500尾鱼苗;随着个体增大,逐渐降低密度至每平方米500尾左右。
2. 饲料投喂:采用专用配合饲料,初期以浮性颗粒为主,后期转为沉性颗粒。日投饵量根据鱼体大小调整,通常占体重的3%-5%。
3. 水质调控:维持良好的水质是确保苗种健康成长的关键。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超标现象。
四、野外放流实施细节
1. 放流时间:最佳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此时气候温和有利于鱼苗适应自然环境。
2. 放流地点:应选择远离污染源且具有适宜栖息条件的水域作为放流点。
3. 放流方式:可采用直接投入法或滑道式放流装置等方式将鱼苗放入水中,避免对鱼苗造成机械损伤。
五、监测与评估机制
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记录放流后杞麓鲤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及其生态适应性表现。通过科学数据分析评估增殖放流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概括了《DB5304T 019-2023 杞麓鲤增殖放流技术规范》中的核心内容,旨在指导相关单位和个人正确开展杞麓鲤保护工作,促进其种群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