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快速轻简化堆肥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快速轻简化堆肥生产过程。
Title:Straw Rapid Simplified Compos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41-2023《秸秆快速轻简化堆肥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堆肥操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标准要求原料应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并可适量添加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原料需经过粉碎处理,确保粒径不超过5厘米,以便于微生物活动和氧气渗透。此外,原料的初始含水量应控制在50%-6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发酵工艺参数
堆肥过程中,温度是衡量发酵进程的重要指标。标准建议采用条垛式或槽式发酵方式,初期温度应保持在55℃以上持续至少3天,以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同时,堆体内部的氧含量需维持在10%-15%,可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来调节。整个发酵周期一般为20-30天,具体时间取决于原料组成及环境条件。
质量控制
堆肥产品必须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腐熟度、重金属含量以及病原菌残留等指标。腐熟度可以通过测定堆肥中未分解有机物的比例来评估,通常要求低于10%。此外,堆肥产品不得含有超标浓度的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以免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安全环保措施
在实施堆肥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臭气排放和渗滤液污染周围环境。例如,在堆肥场地四周设置防护林带或防风屏障;定期检测周边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妥善处置产生的废水废渣,避免造成生态破坏。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可以有效地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