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露天矿山边坡格构生态修复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露天矿山边坡的生态修复工程。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Open-pit Mine Slopes with Grid Stru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X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0/T 204-2023 露天矿山边坡格构生态修复技术导则》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海拔500米以下、坡度不超过60°的露天矿山边坡格构生态修复工程。这一规定明确了适用的地理和地质条件,确保了技术方案在特定环境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术语和定义
- 格构生态修复:通过人工构建格构结构并结合植被种植的方式实现边坡稳定与生态恢复的过程。
- 锚固系统:用于固定格构结构于边坡上的装置或体系,包括锚杆、锚索等。
3. 设计原则
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维护的原则。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及植被特点,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以提高成活率和长期稳定性。
4. 材料要求
所有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腐蚀性和承载能力。例如,金属构件需采用镀锌或其他防腐处理方式。
5. 施工步骤
- 基础处理:清除边坡表面松散物质,确保基础平整牢固。
- 格构安装:按照设计图纸精确安装格构框架,注意调整水平度和平整度。
- 植被种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子或幼苗,在格构内均匀分布,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
6. 监测与维护
工程完成后需要定期对边坡状态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完整性、植被生长情况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加固、更换受损部件或者重新播种等。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中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概括性阐述,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导则。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