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安全出行系统的建设要求、规划原则、设施配置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威海市范围内儿童友好型安全出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Child-Friendly City Construction in Weihai - Part 4: Safe Travel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0/T 203.4-2023《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 第4部分:安全出行系统》为威海市儿童安全出行提供了具体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步行环境优化
标准要求在儿童活动密集区域,如学校、幼儿园周边设置连续的人行道,并确保人行道宽度不低于1.5米。同时,人行横道应配备清晰可见的标识和减速带,建议每200米范围内至少设置一处过街设施。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儿童步行时的风险,提高通行安全性。
二、非机动车道设置
对于设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标准规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并且需要与机动车道有效隔离。此外,在儿童经常出现的路段,非机动车道应尽量靠近人行道布置,以便家长能够更好地监护孩子。这一规定有助于降低非机动车对儿童的潜在威胁。
三、公共交通站点布局
标准提出公共交通站点应当靠近儿童活动场所,并且站台设计要考虑到儿童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例如,站台高度应适中,便于儿童上下车;候车区域需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尖锐物体或障碍物。这样的安排可以保障儿童乘坐公交过程中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四、交通安全教育设施
为了增强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标准鼓励在学校附近安装互动式交通安全教育设施。这类设施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们传授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个人的安全防范能力,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DB3710/T 203.4-2023《威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 第4部分:安全出行系统》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建议能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实施,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友好的生活环境给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