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设施条件下早熟黄花菜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Maturing Daylily Cultivation in Protected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5T 40-2023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早熟黄花菜设施栽培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早熟黄花菜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为提高黄花菜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育苗
标准中明确指出,早熟黄花菜的育苗应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母株作为种源。育苗床土需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控制在6.0-7.5之间。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播种时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一般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20厘米。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并保持土壤湿润。
二、定植
定植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或秋季,具体时间为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定植前要深耕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定植时要注意根系舒展,深度适宜,一般为10-15厘米。定植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促进幼苗成活。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确保早熟黄花菜高产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定期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止杂草与黄花菜争夺养分。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苗期每15天追施一次氮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开花期则需增施磷钾肥,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0公斤,促进花芽分化和花朵发育。同时,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适度湿润,特别是在开花前期和盛花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病虫害防治
针对黄花菜常见的病虫害,如锈病、褐斑病和蚜虫等,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锈病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褐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同样每隔7-10天喷一次。对于蚜虫,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此外,还强调了农业防治的重要性,如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避免连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采收
采收期的确定直接影响黄花菜的商品价值。标准建议在花蕾充分膨大但未开放时进行采摘,一般每天清晨进行一次。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花蕾。采收后的鲜蕾应及时摊晾散热,防止发热变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烘干设备进行加工,以延长保存时间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总之,《DB3715T 40-2023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技术规程》为黄花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从育苗到采收各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有助于提升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