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药离体快繁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及种苗移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药的离体快繁生产及其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 Vitro Rapid Propagation of Ya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186—2023《山药离体快繁技术规程》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药的离体快繁技术流程。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山药的离体快繁工作。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地域限制,确保技术操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离体快繁”、“外植体”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离体快繁”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这一部分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材料准备
- 外植体选择:标准建议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山药块茎作为外植体。
- 消毒处理:要求使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并用无菌水冲洗多次。此步骤对于防止污染至关重要。
4. 培养基配制
- 培养基类型:推荐使用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
- 添加物:需加入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和NAA,以促进芽的分化与生根。具体浓度应根据试验结果调整。
5. 培养条件
- 温度控制:保持在25±2℃之间。
- 光照时间:每日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光照强度约为2000lux。
这些条件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山药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6. 继代培养
当幼苗长至3-5厘米时转入继代培养阶段,每20天左右更换一次培养基。此过程有助于提高繁殖效率并减少变异几率。
7. 驯化移栽
待苗高达到10厘米以上时,逐步降低湿度进行炼苗,最后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需注意土壤消毒及合理密植。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可以有效实现山药的高效离体快繁,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