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粪便分子滤膜堆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操作技术要求、环境管理及产品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分子滤膜技术处理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化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lecular Filter Membrane Composting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4206T 64—2023《畜禽粪便分子滤膜堆肥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畜禽粪便通过分子滤膜堆肥技术处理的全过程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中明确指出“分子滤膜堆肥”是指利用具有特定孔径的滤膜,将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气体等物质有选择性地分离或截留的技术。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原料预处理】要求对畜禽粪便进行固液分离,并控制初始含水率在55%-65%之间。此范围既能保证微生物活性又有利于通风供氧,从而提高堆肥效率并减少异味产生。
3. 【堆肥过程控制】强调需定期监测堆体温度、pH值及氧气浓度。当温度达到55℃以上至少持续三天时视为有效杀灭病原菌的过程完成;pH值应维持在7.5-8.5范围内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同时保持氧气浓度不低于10%,可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等方式实现。
4. 【产品质量检测】规定最终产品须满足以下条件:总养分(N+P2O5+K2O)含量≥5%、有机质含量≥30%、种子发芽指数≥80%。这些指标确保了堆肥产品的肥效与安全性,可用于农业生产。
5. 【环境保护措施】提出在整个堆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比如设置集气装置收集氨气等有害气体;妥善处置渗滤液避免造成地下水污染;以及合理规划堆场位置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标准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出厂整个流程上的规范化管理理念,旨在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