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倍体泡桐组培容器苗移栽的技术要求,包括移栽前准备、移栽过程、移栽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倍体泡桐组培容器苗的移栽和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planting of Tetraploid Paulownia Tissue Culture Container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313.3-2023《四倍体泡桐组培容器苗移栽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为四倍体泡桐组培容器苗的移栽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移栽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规定,移栽前需对组培容器苗进行适应性锻炼。具体要求是将组培苗从温室逐步转移到自然光照条件下,每天增加光照时间2小时至全日照状态。这一过程至少持续7天,目的是让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增强其抗逆性。同时,要检查并调整基质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确保根系健康发育。
二、移栽方法
根据标准,移栽时应选择无风晴朗天气进行,避免强光直射和高温时段。操作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防止损伤幼苗根部。每穴定植一株,覆土深度以原培养基质顶部与地面平齐为宜。此外,强调及时浇透定根水,并覆盖地膜保湿,促进成活率提升。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指出移栽后7-10天内需密切关注幼苗生长状况,发现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期间要控制灌溉量,遵循“见干见湿”原则,防止积水导致烂根。同时,建议每隔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当新梢长至10厘米以上时,可适当摘除顶芽,促使侧枝萌发,构建良好树形结构。
这些关键环节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四倍体泡桐组培容器苗的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可靠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