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春甘薯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育苗技术、移栽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早春甘薯的栽培生产。
Title:Early Spring Sweet Potato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482-2023早春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早春甘薯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该标准强调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如商薯19号、徐薯22号等。种薯要经过严格筛选,剔除病虫害薯、畸形薯和冻伤薯。种薯在播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种薯置于25℃左右的温室内,保持湿度75%-85%,待芽长至1.5-2厘米时即可播种。
二、整地施肥
要求种植地块要深耕细耙,耕深达到30厘米以上,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50-60公斤。追肥应在甘薯封垄前分两次进行,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三、适时播种
规定早春甘薯的最佳播种期为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行距控制在70-80厘米,株距30-40厘米,每亩保苗3000-3500株。
四、田间管理
要求及时查苗补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栽。当幼苗长至3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在封垄前完成,培土高度20-25厘米。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茎线虫病等病虫害,可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五、收获
明确规定早春甘薯适宜收获期为块根干物质含量达到20%以上时,一般在10月中下旬。收获时要避免机械损伤,防止雨淋,确保储藏质量。储藏环境温度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85%-90%。
以上条文涵盖了早春甘薯栽培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