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运行管理、维护管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其他相关领域可参照执行。
Title:Groundwater Monitoring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826—2023《地下水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范》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该标准为地下水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其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点位布设
- 标准要求监测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具体来说,监测点应当能够代表当地的地下水环境状况,并且要定期评估其代表性。如果发现监测点位置不合适或者数据异常,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监测点。
2. 设备安装与校准
- 对于仪器设备的安装,标准强调了严格遵循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的重要性。此外,所有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需要经过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定期校准也是必要的,以保持设备性能稳定。
3. 日常维护
- 日常维护包括但不限于清洁传感器表面、检查电源连接情况、记录运行状态等。对于可能出现故障的部分,如电缆接口处,需要特别注意防水防尘处理。同时,还规定了当发现任何问题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4. 数据采集与传输
- 数据采集频率取决于监测目的及当地实际情况,但至少每月一次。采集到的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指定平台,并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如果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则还需关注信号强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5. 资料归档管理
- 各类文档资料(如原始记录表、校准证书等)应当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上。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有助于日后查阅参考,同时也便于追溯历史信息。
6. 应急响应机制
- 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如自然灾害导致设备损坏),事先制定好应急预案非常重要。这不仅包括具体的处置步骤,还需要明确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理解与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地下水监测系统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