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及验收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823—2023《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和管理。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术语
- 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为目标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明确界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水源涵养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小流域。
- 强调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等。
2. 规划与设计
- 在规划阶段要求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科学划分治理单元,合理安排各项措施布局。
- 设计时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措施组合,如植树种草、梯田改造、沟道整治等,并注重长远效益与短期效果相结合。
3. 植被恢复与保护
- 提出根据不同坡度、土壤类型及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策略,对于陡坡地建议采用乔灌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
- 明确禁止在坡度大于二十五度的坡面上开垦种植农作物,同时加强对现有林地草地的保护力度,防止非法砍伐和放牧活动发生。
4.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 包括修建拦沙坝、谷坊、水平阶等小型蓄排水设施,这些工程不仅能有效拦截泥沙防止其进入河道,还能起到调节径流的作用。
- 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检查维护已建成的各类工程设施,及时修复损坏部分。
5. 监测与评估
-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面观测等多种手段对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长期跟踪记录。
- 定期开展综合评估工作,根据实际成效调整后续工作方案,确保项目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6.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来,让他们了解项目建设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相关设施。
- 加强对周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环保意识培养,通过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且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