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系统架构、接口规范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的设计、开发、实施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Station Cockpit in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RCMA 002-2024《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关于数据接口标准化这一关键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实现方式,这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兼容性和稳定性问题。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所有涉及的信息交互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模型和传输协议,包括但不限于JSON格式的数据编码、RESTful API的服务接口设计以及WebSocket实时通信机制的支持。
以某大型地铁公司的实践为例,在实施新版标准后,他们通过引入基于云平台的数据集成框架,成功实现了票务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具体做法是首先定义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字典,涵盖各类业务事件及其属性;接着开发了一组符合规范的服务端点,供其他模块调用;最后还设置了专门的日志记录模块来跟踪每笔交易的状态变化,确保整个流程可追溯且易于维护。
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也大幅降低了后期升级维护的成本。例如,在处理突发客流高峰时,调度中心能够快速获取到准确的人流密度信息,并据此调整闸机开放数量及列车发车间隔,从而有效缓解站内拥挤状况。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技术规范》的新旧版本差异反映了从概念验证向工程落地转变的过程。通过对数据接口标准化的严格把控,可以预见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