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的评价指标、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工艺中原料煤的选择与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Feedstock Coal of Liquid Slagging Powder Gas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5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811—2023《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该标准为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工艺中原料煤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工艺中原料煤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内容。适用于以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工艺为目的的原料煤选择与评价。
二、术语和定义
1.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指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气化剂与煤发生反应生成煤气,并将灰渣以液态形式排出的一种煤化工过程。
2. 灰熔融性温度:煤灰在不同状态下的软化、变形和流动温度,是衡量煤灰熔融特性的重要指标。
三、技术要求
1. 煤质参数:原料煤应具有较高的固定碳含量、较低的灰分和水分,同时挥发分适中。具体数值需符合表1中的规定。
2. 煤灰成分:煤灰中的SiO2、Al2O3、Fe2O3等主要成分含量应满足表2的要求,这些成分直接影响到气化炉内反应的顺利进行及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煤灰熔融性温度:ST(软化温度)应大于1250℃,DT(变形温度)应大于1200℃,HT(半球温度)应大于1250℃,FT(流动温度)应大于1350℃。高灰熔融性温度有助于防止气化炉结渣现象的发生。
四、试验方法
1. 煤质分析:采用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2. 煤灰成分分析:按照GB/T 1574-2017《煤灰成分分析方法》执行。
3. 煤灰熔融性测定:依据GB/T 1573-2016《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开展测试工作。
五、检验规则
1. 组批规则:同一产地、相同品种且连续生产的产品视为一批次。
2. 抽样方案:按GB/T 19494.1-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一部分:采样通则》制定抽样计划。
3. 判定准则:若所有项目均达到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品。
六、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 标志:应在包装物上清晰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2. 包装:采用防潮、防腐蚀材料进行封装。
3. 运输:避免剧烈碰撞,防止雨淋受潮。
4. 储存:存放于干燥通风处,远离火源热源。
以上是对DB14/T 2811—2023《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中关键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可以为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