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葡萄全产业链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种苗繁育、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葡萄的全产业链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Production of Fruit Products - Part 1: Gra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41.1-2023果品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葡萄》是上海市发布的关于葡萄种植与管理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土壤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土壤的基本条件,包括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表明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酸碱平衡和充足的养分供应能力。通过保持适宜的土壤环境,可以促进葡萄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2. 种植密度
推荐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栽植3300至4400株。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树冠结构,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摘作业。
3. 施肥管理
施肥时强调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并且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料的比例。例如,在开花前施用适量氮肥促进新梢生长;果实膨大期则需增加钾肥比例来改善果实品质。此外还提到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深翻改土工作,这样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4.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控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修剪清除病残体以及采用生物农药等环保型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同时要求定期监测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防止其扩散蔓延。
5. 采收标准
规定了葡萄的最佳采收时期为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开始衰老的时候。判断依据主要是颜色变化、糖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及种子变硬等情况。过早或过晚采摘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以上只是对部分核心内容进行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关参数。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葡萄生产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