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残疾人温馨家园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基本要求、评定指标体系、评定方法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残疾人温馨家园的等级评定与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sabled People's Warm Home
中国标准分类号:C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44-2023《残疾人温馨家园等级划分与评定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北京市残疾人温馨家园的建设和服务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服务内容与要求
5.1 基础服务
温馨家园应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服务。其中,生活照料包括日常起居帮助、个人卫生护理等;康复训练则需根据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计划,涵盖身体功能恢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等方面。
解读:这一部分强调了温馨家园的基本职责是保障残疾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通过基础服务确保每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必要的康复支持。
5.2 特色服务
鼓励温馨家园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特色服务项目,如职业培训、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这些服务应当具有针对性,并能够有效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
解读:特色服务体现了温馨家园差异化发展的理念。它不仅关注到一般性的需求满足,还致力于挖掘并发挥每个残疾人潜在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设施设备配置
6.1 环境设施
温馨家园应配备无障碍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确保所有区域均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此外,还需设置安静舒适的休息区及适合不同年龄段残疾人的活动空间。
解读:良好的物理环境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自由进出并参与各项活动。因此,温馨家园在规划初期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6.2 技术支持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等。
解读:随着科技的进步,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温馨家园管理当中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每位残疾人的具体情况,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人员配备与培训
7.1 配备要求
至少配备一名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专业社工或心理咨询师,并且要保证工作人员数量充足以满足日常运营需要。
解读:专业人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足够数量且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士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残疾人群体的需求。
7.2 培训机制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解读:持续学习有助于保持队伍活力并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挑战。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有助于打造一支高效协作的专业团队。
以上只是对DB11/T 2144-2023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度解析。实际上整个文件涵盖了更多细节方面的规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原文档获取完整信息。希望本文能为大家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