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响水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响水大米。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Xiangshui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响水大米》(DB2310/T 114-2023)对响水大米的生产地域、品种要求、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质量特色等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响水大米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依据。以下从几个关键点进行解读。
一、地域保护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响水大米产地限定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一带的镜泊湖周边地区。该区域土壤类型为火山熔岩台地,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土壤结构。这种地质条件赋予了大米独特的品质。生产者需严格按照此范围组织种植,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范围。
二、品种要求
标准规定,响水大米应选用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具体品种由当地农业部门推荐,并需经过试种验证。种植过程中要保持品种纯度,禁止混杂其他品种。这一要求确保了响水大米特有的遗传特性和优良品质得以延续。
三、栽培管理
在栽培环节,标准强调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模式。包括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同时要求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灌溉,确保稻田水层稳定。特别是在抽穗扬花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这些科学管理措施有助于提升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四、收获与储藏
标准规定,响水大米应在完熟期适时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影响品质。收获后应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含量,入库前需进行精选分级。储藏环境应保持低温干燥,防止霉变。这一系列操作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大米的新鲜度和风味。
五、质量特色
响水大米以其晶莹剔透、饭粒完整、香味浓郁著称。标准对理化指标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垩白率≤10%,直链淀粉含量15%-20%,胶稠度≥70毫米。这些指标体现了响水大米的独特品质,是其区别于普通大米的重要特征。
六、检测方法
为了保证标准执行到位,标准还列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分析、微生物检测等手段。通过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可以准确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响水大米的质量要求。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响水大米》(DB2310/T 114-2023)从产地到餐桌全流程规范了响水大米的生产流程,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大米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