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踯躅组培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羊踯躅组培育苗的生产和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f Rhododendron mol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72-2023《羊踯躅组培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羊踯躅植物组织培养和育苗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适用于羊踯躅植物的离体快速繁殖,包括外植体的选择、消毒处理、诱导分化、增殖、生根以及移栽等环节。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从实验到生产全过程都有章可循。
2. 术语和定义
- 外植体:指用于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本标准特别强调外植体应选择无病虫害且生长健壮的植株。
- 继代培养: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多次转移培养物以维持其旺盛生长的过程。此过程需控制好培养基成分及环境条件,避免污染和退化。
3.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要求选用当年生或隔年生嫩枝作为外植体,并进行严格的表面消毒。具体步骤为先用流水冲洗干净,再依次用75%酒精浸泡1分钟,接着使用0.1%升汞溶液处理8-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直至无残留药液为止。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提高成活率。
4. 培养基配制与管理
培养基是影响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推荐使用MS(Murashige and Skoog)基本培养基,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苄氨基嘌呤)、NAA(萘乙酸)。此外,还需定期检查培养室内温湿度,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时间,一般白天光照时间为12小时左右,夜间黑暗休眠。
5. 继代培养频率
规定每20-25天进行一次继代培养,这样可以保证培养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如果发现有污染现象,则应及时剔除受污染部分并重新接种新的材料。
6. 生根培养与移栽
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通常采用1/2 MS+0.5mg/L NAA的配方。待根系发育良好后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必须经过炼苗处理,即逐步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使其适应外界环境。
以上是对DB43/T 2772-2023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