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通信的术语和定义、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协议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Title:Dam Safety Monitoring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65-2023是湖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通信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数据传输协议、数据格式及校验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大坝安全监测”、“监测数据”等核心概念。例如,“监测数据”是指通过传感器采集的大坝结构变形、渗流压力等物理量的原始数据及其处理后的信息。这一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础性框架,确保各方对监测活动有统一理解。
2. 总体要求
第四章指出,数据通信应满足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大原则。具体而言,实时性要求监测数据从采集到接收的时间间隔不超过设定阈值;可靠性强调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能丢失或错误;安全性则涉及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措施。这些要求为企业实施监控系统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标。
3. 数据传输协议
第五章详细描述了采用TCP/IP作为底层网络协议栈,并建议使用UDP协议用于非关键性报警信号传输。此外还规定了心跳包机制以维持连接状态,以及重传策略来应对偶发性丢包现象。这部分内容对于构建稳定高效的远程监测平台至关重要。
4. 数据格式及校验
在第六章中,标准给出了JSON格式的数据包示例,并说明了每个字段的意义。同时提出MD5算法可用于生成消息摘要以便验证完整性。这不仅规范了数据交换的形式,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只是部分重要内容的概述,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场景深入研究其他细节部分。希望上述分析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