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秧草包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制作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秧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秧草包制作及其相关活动。
Title:Skill of Seedling Grass Packet Mak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132—2023 秧草包制作技艺》是江苏省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秧草包的制作工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原材料选择
标准明确规定了制作秧草包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为天然植物纤维,如稻草、麦秸等,并要求这些材料无毒无害,符合国家相关卫生安全标准。此外,还强调了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颜色、长度、韧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二、制作流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从选料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首先需要将原材料进行浸泡处理,使其柔软便于加工;接着通过手工或机械编织成初步形状;然后经过晾晒定型;最后进行表面修饰,比如染色或者添加装饰图案。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三、质量检测
对于成品秧草包的质量检测,标准提出了多项指标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如是否存在破损、污渍)、物理性能测试(如承重能力、防水效果)以及环保性能评估(如可降解程度)。同时,还建议采用专业设备来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下所有检测结果以便追溯。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标准特别指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废弃物产生,并提倡循环利用资源。例如,可以将边角料用于其他用途,或者作为肥料回归农田;并且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来降低能耗水平。
五、文化价值传承
除了技术层面的规定之外,《DB32/T 1132—2023》也高度重视秧草包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它提倡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新一代手艺人,让他们掌握这项古老技艺,并且积极推广相关知识给公众认识了解。此外,还鼓励开发创新设计,使传统工艺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总之,《DB32/T 1132—2023 秧草包制作技艺》不仅是一份技术指导文件,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通过对上述关键内容的理解与实践,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