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用联苯醇副产品20%氯化镁溶液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联苯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制备的20%氯化镁溶液,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相关应用。
Title:Industrial Use of Biphenyl Alcohol By-product 20% Magnesium Chloride Solu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G1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业用联苯醇副产品中20%氯化镁溶液的标准在TCIEP 0020-2024版中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其中,关于氯化镁含量的测定方法是一个显著的变化点。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引入了电位滴定法来替代原有的化学分析法。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精确度更高的定量分析技术,它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点。具体应用时,首先将样品与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然后逐步加入氯化钠标准溶液直至反应完全。在此过程中,使用pH计监测溶液的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突跃点即为滴定终点。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减少人为误差,并且适用于多种浓度范围内的氯化镁检测。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取100mL含有未知浓度氯化镁的样品置于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银后开始滴加氯化钠标准液,并持续记录电位值。一旦观察到明显的电位突变,则表明反应已达终点,此时根据消耗掉的氯化钠体积计算出原样品中的氯化镁含量。
此外,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在实验前需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每一步骤。同时也要注意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参数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进程。通过采用这种先进的测定手段,不仅提高了数据准确性而且增强了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