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京市存量房基础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采集内容、采集方法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南京市范围内存量房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Basic Data Collection of Existing Houses in Nan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60-2023《存量房基础数据采集规范》是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自2023年实施以来,为存量房(即二手房)市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数据采集范围与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该规范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存量房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具体而言,涵盖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等各类存量房屋。对于新建商品房首次交易后转为存量房的情况,则需按照本规范重新采集信息。这一规定确保了所有进入流通环节的房产均能被纳入统一管理体系,避免因信息缺失导致的管理漏洞。
房屋基本信息采集要求
在房屋基本信息部分,标准强调了房屋所有权证书编号、坐落位置、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建成年代等核心字段必须完整准确记录。特别是建成年代这一项,要求精确到年份,以便于后续评估房屋结构安全性和市场价值变化趋势。此外,还特别提到如果存在多个产权人,则需逐一登记每位权利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这对于维护交易双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权属状况描述
关于权属状况的描述,标准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首先,明确了“无抵押”、“已抵押”两种状态,并进一步细分出“部分抵押”情形;其次,在涉及共有情况时,不仅需要标明共有方式(如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还需注明各共有人所占份额比例。这些细节有助于减少因权属不清引发的纠纷,提高交易透明度。
地理空间定位
地理空间定位是本规范的一大亮点。标准要求采用国家规定的坐标系对每处房产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电子地图展示其具体位置关系。同时,还鼓励使用三维建模技术辅助展示建筑物外观特征,这不仅有利于城市规划部门掌握真实情况,也为购房者提供了直观参考。
数据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标准还专门设置了数据质量控制章节。其中包括数据录入前后的双重审核机制、定期开展的数据核验活动以及建立异常数据预警系统等内容。例如,当发现某宗房产的信息多次出现错误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修正,从而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率。
总之,《存量房基础数据采集规范》从多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存量房信息管理体系。它不仅是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有效工具,也将成为广大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