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数据内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结构设计及成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湿地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湿地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TSDSES 021-2022)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数据采集、分类体系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显著优化。本文将聚焦于“湿地分类体系”的更新内容,为读者提供深入解析。
在新版标准中,湿地分类体系更加细化且科学合理。旧版标准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将湿地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五大类。然而,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不够精确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TSDSES 021-2022引入了基于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的综合分类方法,新增了人工湿地这一类别,并对原有分类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具体而言,新版标准将湿地分为七大类: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永久性冰冻湿地以及其他特殊类型湿地。其中,人工湿地的加入尤为关键,它涵盖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农业灌溉区等具有特定用途的人工建造区域。这种分类不仅反映了湿地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还便于开展针对性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新的分类体系,建议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培训教育工作,确保所有参与湿地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版标准的各项要求。其次,在数据采集阶段要严格按照新的分类标准操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定期检查数据库内容是否符合最新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湿地数据库的质量,为后续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