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岩土工程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监测活动,包括基坑工程、边坡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等。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823-2023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岩土工程监测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岩土工程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为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技术依据。
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1. 监测目的与范围
- 标准明确指出,岩土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施工过程中岩土体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
- 监测范围应涵盖整个工程周期,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的各个阶段。
2. 监测项目与内容
- 根据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监测项目应有所侧重。例如,对于基坑工程,应重点关注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等。
- 每个项目都应有明确的监测指标和预警值,以便于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应急措施。
3. 监测方法与设备
- 提出了多种常用的监测方法,如水准测量、静力触探试验、钻孔电视检查等,并强调了设备的选择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定期校准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 对于特殊条件下的监测工作,鼓励采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和精度。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 数据采集应当按照预定计划执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有原始记录均需妥善保存备查。
- 数据分析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避免单一因素导致误判。必要情况下可邀请专业机构协助完成复杂数据分析任务。
5. 信息反馈与处置
- 当监测结果显示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提出合理的处置建议。
-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擅自改变设计方案或施工工艺。
6.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 要求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
-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7. 档案管理
- 完成后的监测资料应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工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方案、原始记录、图表分析结果以及最终结论等。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岩土工程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