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檀绵叶蚜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青檀绵叶蚜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ceriphyllus spinife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4/T 0036—2023 青檀绵叶蚜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山东省枣庄市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青檀绵叶蚜的监测预警、预防措施和综合防治方法等内容。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款入手进行深度解读。
监测预警
标准指出应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监测网点,每个网点需设置1-2个固定观察样地,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巡查。在每年3月至10月期间,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当发现有蚜虫出现时,应立即启动加密监测程序,每周不少于三次。此外,还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航拍、遥感技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辅助监测工作。
对于预警信号的设定也非常明确:当单株叶片上平均虫口密度达到5头以上且连续两天未见下降趋势时,即视为达到轻度发生级别;若虫口密度超过20头/片叶,则进入中度危害阶段;一旦超过50头/片叶,则认定为重度危害状态,必须马上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综合防治策略
# 农业防治
首先强调合理布局种植结构的重要性,避免将易感品种集中连片栽植。建议与非寄主植物轮作或者间作,减少蚜虫栖息场所。同时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残枝落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另外,在冬季修剪过程中要彻底剪除病虫害严重的枝条,并集中销毁处理。
# 物理机械防治
提倡使用黄板诱杀成虫技术,在成虫活动高峰期悬挂黄色粘胶板于树冠外围,每亩布置20-30块即可有效降低种群数量。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叶片背面,物理去除部分幼虫及卵粒。必要情况下可考虑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成虫个体。
# 生物防治
大力推广天敌昆虫的应用,如瓢虫、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要求在春季开始前释放一定比例的天敌资源,确保其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并发挥控制作用。同时,适当保留林缘地带作为天敌栖息地,增强自然控制能力。
#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的选择必须遵循高效低毒环保的原则,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剂量,一般情况下每年不超过两次。喷雾作业应在晴朗无风天气条件下进行,确保药液均匀覆盖所有受害部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化学物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安全风险。
总之,《DB3704/T 0036—2023》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构建和多层次的综合防治措施制定,为青檀绵叶蚜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与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