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宁疗护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相关组织。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577—2023《安宁疗护服务规范》是由江苏省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为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及家庭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时提供指导依据,以满足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
以下是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4.1 服务对象与范围
此部分明确了安宁疗护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且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同时指出服务应覆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家庭等不同场景。这表明安宁疗护不仅限于医院内开展,还应当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中去,确保患者在熟悉环境中得到全面照护。
5.1 服务团队构成
要求组建由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药剂师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小组。每个成员都需具备相应资质并接受过专业培训。这一规定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6.1 初步评估
规定了初次接触患者时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病情状况、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初步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基础,有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7.1 疼痛及其他症状管理
提出要采用综合方法控制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如药物疗法、物理治疗等。并且强调了持续监测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这反映了对缓解患者痛苦的高度关注,力求让患者尽可能舒适地度过余生。
8.1 心理社会支持
特别提到要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此外还鼓励建立互助小组,促进同病种患者之间的交流分享。此举旨在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减轻家属的压力。
9.1 家属教育与沟通
要求定期向家属讲解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等相关信息,并解答疑问。同时也要教授一些基本护理知识和技术,以便家属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增进彼此理解信任,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10.1 文档记录
明确规定所有相关活动和服务过程都必须详细准确地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将作为日后查阅参考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便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安宁疗护服务规范》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安宁疗护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细节,对于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机构和个人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