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的评价。
Title:Evaluation Standard for Civil Underground Space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256-2023《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山东省地方性标准,于2023年实施。该标准对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评分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条文解读
4.1 基本规定
此部分明确了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评价工作。所有参与评价的项目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且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4.2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设计评价、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经济性以及环境影响。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 设计评价(权重20%):强调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到装配式构件的特性。
- 生产与施工(权重30%):关注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现场安装精度控制等方面。
- 质量控制(权重25%):涵盖原材料检验、成品检测直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 经济性(权重15%):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比,包括初期投资与长期运营维护费用。
- 环境影响(权重10%):分析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保表现。
4.3 评分规则
采用百分制评分方式,总分达到85分及以上为“优良”,60至84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对于某些关键性能如抗震性能、防水性能等设置了最低限值要求,未达标者不得评为“优良”。
4.4 特殊情况处理
针对特殊地质条件或功能需求下的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在满足基本安全性和功能性前提下,允许适当调整某些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标准,但需提供充分的技术依据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执行。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内容摘录与简要说明,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附录中的具体表格数据来综合考量各项得分情况。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37/T 5256-2023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