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施工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中使用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Basalt Fiber Composite Anti-glare Gra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 6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材料,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DB22/T 3589-2023《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眩格栅应用技术规范》的发布为该产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规范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材料性能要求
规范明确指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抗拉强度不低于400MPa,弯曲强度不低于150MPa,耐温范围为-40℃至+80℃,耐老化性能达到10年以上。这些参数确保了产品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其盐雾试验时间应达到720小时以上,这一要求对于沿海地区或高污染环境尤为重要。
2. 尺寸与公差
防眩格栅的尺寸允许偏差应控制在±3mm以内,这是为了保证安装后的整体效果和平整度。同时,相邻两根立柱之间的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以确保结构稳定性。此外,防眩板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300mm,有效高度不应低于500mm,这些规定直接关系到防眩效果的实现。
3. 安装质量控制
在安装过程中,规范强调了基础处理的重要性,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并且表面需平整坚实。对于立柱埋深的要求是不少于1200mm,且必须采用混凝土包封固定。连接件的紧固力矩应达到设计值的90%以上,以防止因松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相邻两块格栅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200mm,并使用专用胶粘剂密封,这一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防渗漏性能。
4. 验收标准
验收时需检查外观质量,包括表面是否光滑无裂纹、颜色均匀一致等。还应对安装位置进行复核,确保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现场荷载测试,随机抽取至少三处进行加载试验,加载重量应达到正常使用荷载的1.5倍,持续时间为10分钟,期间不允许出现永久变形或损坏现象。如果初次检测不合格,则需要扩大抽检范围直至全部合格为止。
以上就是DB22/T 3589-2023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