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路面复合封层的设计原则、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农村公路路面复合封层的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 Sealing Layer on Rural Road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86-2023农村公路路面复合封层设计施工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明确界定了复合封层的含义,即由沥青材料与集料组成的多层结构体系,用于提高路面抗滑性能、防水能力和耐久性。这一定义明确了复合封层的功能定位,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材料要求
1. 沥青材料应选用符合GB/T 498标准的70号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确保粘结力强、高温稳定性好。
2. 集料必须采用坚硬、耐磨的碎石,粒径范围控制在3-5mm之间,且含泥量不得超过1%。这些要求保证了复合封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三、设计要点
1. 复合封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单层厚度不超过4mm。此规定兼顾了施工便捷性和使用效果。
2. 设计时需考虑基层状况,对于严重裂缝路段应先进行灌缝处理后再铺设复合封层。这有助于防止病害扩散。
四、施工工艺
1. 施工前必须对路面进行彻底清扫,并保持干燥清洁状态。这是确保粘结质量的基础。
2. 沥青洒布量应根据试验段确定,一般控制在1.5-2.0kg/m²范围内。精确控制洒布量可避免浪费并达到最佳效果。
3. 铺撒集料后需立即用胶轮压路机碾压1-2遍,碾压速度不超过3km/h。合理的碾压工序能有效压实封层结构。
五、质量检验
1. 复合封层外观应均匀一致,无明显漏洒现象。检查人员可通过目测结合触感判断质量情况。
2. 粘结强度检测采用拔出法,要求拔出力不低于1MPa。这项指标直接反映了封层的抗剥离能力。
六、养护管理
1. 新铺复合封层完成后至少需要封闭交通7天以上,期间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2. 日常巡查中发现局部损坏应及时修补,修补面积不得小于实际受损面积的1.5倍。及时有效的维护可以延长封层使用寿命。
该规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满足农村公路特殊需求的同时,也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要求,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公路路面的综合性能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