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脑卒中后失眠的中医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中医诊疗活动。
Title:N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after Strok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诊疗规范》(DB22/T 3559-2023)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为脑卒中后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首先,在诊断标准方面,该规范明确指出,脑卒中后失眠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的三个月内出现的睡眠障碍。它强调了病史采集的重要性,要求详细记录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类型以及既往的睡眠状况。此外,还应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手段客观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其次,在辨证分型上,规范提出了气虚血瘀型、肝郁化火型和心脾两虚型三种主要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症状表现。例如,气虚血瘀型常表现为失眠伴有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肝郁化火型则以失眠伴随烦躁易怒为主;而心脾两虚型则常见于失眠多梦且容易疲劳者。对于每种类型,规范都推荐了对应的中药方剂及针灸穴位。
再者,在非药物疗法部分,特别提到了推拿按摩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具体操作包括对头部、颈部以及四肢特定部位进行按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促进睡眠。
最后,在疗效评价体系里,规范不仅关注短期效果如入睡时间缩短等指标,同时也重视长期随访结果,确保治疗方案能够持续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就是对《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诊疗规范》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