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支气管哮喘针刺技术的操作流程、穴位选择、注意事项及疗效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采用针刺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
Title:Acupuncture Techniqu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Bronchial Asthma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58-2023支气管哮喘针刺技术操作规范》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支气管哮喘的针刺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支气管哮喘”、“针刺疗法”等专业术语的概念。“支气管哮喘”被定义为一种以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针刺疗法”则是指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方法。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轻度至中度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及稳定期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禁忌症则列举了如局部皮肤感染、出血倾向等不适合接受针刺治疗的情况。这一部分强调了针刺疗法的安全性和适用范围,确保治疗前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状况。
三、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要求患者保持放松状态,并告知其整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取穴原则: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组合,通常包括天突、膻中、肺俞等常用穴位。
3. 针具选择: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径0.25mm或0.30mm,长度40mm或75mm。
4. 刺激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为主,必要时可配合捻转提插等技巧。
5. 留针时间:一般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四、疗效评价
标准指出,在完成一个疗程后应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变化。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并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长期效果。
五、安全措施
强调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器械均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同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培训与考核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标准还提出了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要求,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技术操作演示两部分。
综上所述,《DB22/T 3558-2023支气管哮喘针刺技术操作规范》不仅规范了支气管哮喘针刺疗法的操作流程,而且从多个角度保障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