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诊疗原则、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护理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对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诊疗服务。
Title:N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lderly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5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诊疗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老年群体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药治疗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人群
标准明确指出,此规范适用于60岁及以上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且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这一范围的设定主要是基于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胃肠道功能减退、神经调节能力下降等,这些因素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与精神心理方面的双重问题。
2. 诊断依据
在诊断过程中强调了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饮食习惯、排便情况以及情绪变化等多方面信息。同时要求结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判断需符合罗马IV标准中的相关描述。
3. 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心脾两虚型三大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群:
- 肝郁脾虚型:表现为胸胁胀满、嗳气频作、食欲不振等;
- 脾胃虚弱型:主要特征为腹胀隐痛、食后尤甚、大便溏薄;
- 心脾两虚型:可见失眠多梦、健忘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
4. 治疗原则
治疗应遵循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基本原则。具体用药需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剂,例如柴胡疏肝散加减适用于肝郁脾虚型;参苓白术散可用于脾胃虚弱型;归脾汤则适合心脾两虚型患者。
5. 非药物疗法
文件还特别提到针灸推拿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推荐使用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进行针刺以缓解症状,并可通过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6. 随访管理
建议定期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病情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以上内容仅为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提炼与深入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上述信息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