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护性耕作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数据获取与处理、监测方法及成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510-2023保护性耕作遥感监测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保护性耕作遥感监测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规程明确界定了保护性耕作、遥感监测等关键概念。例如,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减少土壤扰动来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一系列农业操作。这一部分为后续内容提供了基础理解。
2. 监测范围与对象:规程规定了监测的主要区域应包括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田,特别是那些采用免耕播种、秸秆覆盖等措施的地块。监测对象不仅限于作物本身,还包括土壤状况、植被覆盖度等因素。
3. 数据采集:规程要求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并辅以无人机航拍获取更详细的局部信息。强调了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建议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进行多次观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指出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步骤。同时,推荐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方法评估作物长势及土壤健康状态。
5.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规程提出了严格的质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校准设备、设置对照样地以及开展现场验证工作。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建立完整的文档记录体系以便追溯。
6. 报告编制:最后,规程明确了最终成果的形式,即一份包含基本信息、数据分析结果、结论建议等内容的综合报告。报告应当直观易懂,并能够指导实际农业生产决策。
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