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原则、系统架构、数据管理、智能合约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开发、实施与管理。
Title: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 Part 3: Blockchai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ced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33.3-2023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3部分:区块链技术应用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专门规范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追溯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开篇明确了“区块链”、“节点”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区块链”被定义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加密算法保证数据不可篡改。这一定义强调了区块链的核心特性——去中心化、透明性和安全性,这对于建立信任机制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与录入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要求所有涉及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环节的相关信息都应完整记录。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畜禽品种、饲养环境、饲料来源、用药情况以及疫苗接种记录等。这些信息需由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规定了数据录入的时间节点,比如应在每批次产品出栏前完成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区块链网络构建
关于区块链网络的构建,标准指出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共识机制(如PoW、PoS或PBFT),并合理设置网络节点数量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对于参与方的身份认证也有严格要求,必须采用数字证书等方式对每个节点进行身份验证,防止非法接入造成的数据泄露或篡改风险。
数据存储与传输
为了保证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首先,在数据存储上,建议采用多副本冗余存储策略来提高容错能力;其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则要实施端到端加密通信协议,确保敏感信息不会被截获或窃取。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定期备份的重要性,以便于灾难恢复时能够快速找回丢失的数据。
审核与监督
最后,标准还设置了相应的审核与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求企业内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检查工作,定期核查各项记录是否符合规定;另一方面,则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到整个追溯体系当中来,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反馈。这样既能增强公众对企业行为的信任度,也能促使企业更加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DB22/T 3033.3-2023》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畜牧业管理水平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步伐,实现更高水平的质量安全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