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豫北地区小麦造墒节灌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造墒技术要求、节水灌溉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产量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豫北地区小麦生产的造墒节灌技术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Production with Soil Moisture Creation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Northern Hen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豫北地区的小麦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而《DB41/T 2490-2023 豫北小麦造墒节灌生产技术规程》为该区域的小麦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造墒环节,规程强调了土壤含水量的重要性。根据规程第5.1条的规定,整地前应确保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播种的标准,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这一规定旨在避免因土壤过干或过湿导致种子发芽困难或幼苗生长不良的问题。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可以促进种子均匀发芽,提高出苗率。
其次,关于灌溉管理,规程第6.2条指出,在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如果遇到干旱情况,应及时进行灌溉。此时灌溉不仅能够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还能有效防止“卡脖旱”的发生,保障小麦正常抽穗和结实。此外,规程还提倡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再者,规程第7.3条提到肥料施用时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建议氮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磷肥和钾肥各占30%左右。这样的配比既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又能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规程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按照规程第8.1条的要求,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要密切监测田间的病虫害发生动态,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例如,在小麦返青期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处理;而对于蚜虫等常见害虫,则可以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来进行生物防治。
以上就是对《DB41/T 2490-2023 豫北小麦造墒节灌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豫北地区小麦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共同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