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种植过程中真菌毒素的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ycotoxin Control in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480-2023《小麦真菌毒素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防控措施,保障小麦及其制品的安全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真菌毒素的定义与危害
标准明确指出,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慢性疾病甚至致癌。
2. 防控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从种植到收获全过程实施严格管理。具体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灌溉、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残株等措施,以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
3. 种子处理
种子是传播病害的重要载体。标准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健康种子,并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例如,可以用温水浸泡种子一定时间后晾干播种,或者使用符合规定的杀菌剂拌种。
4. 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真菌毒素污染风险。标准提出了以下几点:
- 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良好;
- 及时排水防涝,避免湿度过高;
- 定期检查作物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 收获前清除田间的枯叶、病穗等残留物。
5. 收获与储存
收获时应避开阴雨天气,确保小麦充分干燥后再入库。储存期间要控制仓库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测粮食质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散。
6. 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防控效果,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抽取样品送检,记录并分析历年数据变化趋势,据此调整优化防控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小麦中真菌毒素含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企业和农户应当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共同维护公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