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品种抗旱性鉴定评价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条件、鉴定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青稞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 Barley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799-2023《青稞品种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是甘肃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青稞品种的抗旱能力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内容。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抗旱性是指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这一概念是整个标准的基础,强调了抗旱性的动态性和综合性。
标准规定了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包括试验设计、种植密度等。例如,试验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并且要保证土壤肥力均匀。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减少植株间的水分竞争,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旱性能。
关于抗旱指标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相对产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相对产量能够直接体现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生产潜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反映了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变化趋势;脯氨酸含量则作为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植物对逆境的适应程度。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数据记录与分析的重要性。要求详细记录各时期的气象资料、土壤湿度以及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数据分析时应采用统计学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最后,在结果表达上,建议采用分级评价体系,将抗旱性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这种直观的分类方式便于使用者快速了解不同品种的抗旱特性,为其选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鼓励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促进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