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针小卷蛾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松针小卷蛾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ine Needle Roller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松针小卷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62/T 1158-2023)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松针小卷蛾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3.1 松针小卷蛾
本标准中所指的松针小卷蛾是一种专门危害松树针叶的害虫,其幼虫在针叶内取食,导致针叶枯黄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松针小卷蛾的种类及其危害特性,有助于工作人员准确识别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防治原则
4.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解读:此条强调了生态友好型的防治策略,避免单一依赖化学药剂,提倡多种手段协同作用,既有效控制害虫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监测方法
5.2 诱捕器设置
在林区均匀布设诱捕器,每公顷不少于5个,定期检查并记录诱捕数量及时间。
解读: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虫情动态,为制定后续防控计划提供依据。诱捕器的数量要求确保了覆盖范围广且数据采集准确。
综合防治措施
6.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等进行释放,每公顷释放量约为1万头。
解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能够长期稳定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同时不会污染环境。
6.2 化学防治
当虫口密度达到经济阈值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推荐使用苦参碱类制剂或阿维菌素悬浮剂。
解读: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需谨慎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本标准推荐的药物均为较为安全环保的选择。
6.3 物理防治
包括人工摘除受害枝条、剪除病虫枝以及冬季清园等工作。
解读:这些简单易行的操作可以直接去除部分害虫及其栖息场所,减轻虫害压力。
效果评估
7.1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效果评估
内容涵盖虫口密度变化趋势、林木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等指标。
解读:定期的效果评估不仅检验了当前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也为调整优化未来的防治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对《松针小卷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