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家禽养殖过程中生物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养殖场选址、布局、卫生防疫、消毒措施、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从事家禽养殖的生产单位和个人。
Title: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Bio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2: Poul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785.2-2023《畜禽养殖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第2部分:家禽》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家禽养殖生物安全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选址与布局
- 标准要求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其他潜在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以减少外界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 场区布局需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应分开设置,并确保通风良好,避免交叉污染。
2. 设施设备
- 养殖舍内必须配备有效的通风换气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疾病发生。
- 水质管理至关重要,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总硬度等。
3. 卫生防疫措施
- 进入养殖场的所有人员都需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包括更换专用工作服、鞋靴清洗及酒精喷洒消毒。
-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饲料储存间、饮水系统以及排泄物收集点等关键区域。
4. 疫病防控
- 实施强制免疫计划,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为家禽接种疫苗,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 若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 废弃物处理
- 对于产生的固体废物(如羽毛、粪便)应当集中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堆肥发酵或者焚烧。
- 废弃水则需要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禁止直接排入自然水域造成环境污染。
6. 记录管理
- 所有涉及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活动均需详细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疫苗接种情况、消毒频率、进出人员信息等,以便追溯查询。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家禽养殖的整体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