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准备、滴灌系统布置、施肥管理、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的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under Mulch Drip Irrigation in Corn Produc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760-2023《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甘肃地区灌区农业生产的规范性文件,旨在通过科学的灌溉施肥管理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以下从规程中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灌溉制度设计
规程要求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确定灌溉定额。例如,在苗期每亩灌溉量为15-20立方米,拔节期为30-40立方米,抽雄吐丝期为50-60立方米。这种分阶段灌溉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水分浪费和土壤盐渍化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土壤墒情灵活调整灌溉次数与时间,确保作物生长始终处于适宜的水分状态。
二、肥料施用原则
规程提出采用氮磷钾平衡施肥策略,推荐配方为N:P2O5:K2O=1.2:1:0.8。在具体施用时,基肥占总用量的50%,追肥分为三次进行:拔节期追施30%,抽雄期追施40%,灌浆期追施30%。值得注意的是,肥料溶解后需通过滴灌系统均匀输送至根系周围,避免局部浓度过高造成烧苗现象。此外,应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以满足作物需求。
三、田间管理要点
规程强调了地膜覆盖的重要性,要求选用厚度0.01毫米以上的黑色地膜,铺展平整且紧密贴合地面。这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并保持地温稳定。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滴灌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一旦发现堵塞或漏水情况应及时维修。同时,还需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采取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四、节水减排措施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规程提倡利用雨水集蓄系统补充灌溉水源,并推广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地膜。此外,还鼓励采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田间环境参数,建立智能化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同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为灌区玉米种植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其核心在于合理配置水肥资源,优化栽培管理流程,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应用该规程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各项技术措施。